12月28日下午,工学院联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学院在工程楼A111报告厅举行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学术汇报交流。工学院刘培文研究员、化学学院项勇刚教授、食科院张卓副教授、工学院刘世伟副教授以及三个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刘畅、许宝丹、王贤波参加活动。来自三个学院的10名参赛选手讲述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及故事。

化学学院庞化吉讲述了一锅法构建高稳定非取代喹啉桥连接C0Fs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随后他介绍了这类方法的优势以及在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对于未来,他希望能够在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创新开展工作。

庞化吉
工学院刘国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在粘重土壤环境下,旋耕减粘脱附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他详细解析了该技术如何有效应对土壤粘重问题,以及相关装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效果,并对当前标志性成果进行了展示。

刘国阳
工学院江溢华对丘陵山地果园轨道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汇报,他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该系统在丘陵山地环境中的适应性及其设计理念,还详细介绍了最新研发成果,他的汇报展现了该轨道运输系统的主要创新点,为解决丘陵山地果园物流运输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江溢华
食科院彭玲深入研究了运输应激对团头鲂肌肉品质的具体影响,并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他从生物学和生理学角度揭示了其内在机制。通过实验数据和实证分析,她证明了运输应激对团头鲂肌肉品质的负面影响。

彭玲
工学院邓宇玄以“基于局部水面视觉的大口黑鲈体长预测算法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汇报,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局部水面视觉技术,通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大口黑鲈体长的精确预测。他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还有助于推动优化养殖过程。

邓宇玄
化学学院陈禹针对新型手性异丙醇胺衍生物进行了虚拟筛选、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虚拟筛选方法,高效地发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新型手性异丙醇胺衍生物,并分享了这些衍生物的合成路径和实验验证结果。

陈禹
工学院吕紫薇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藕田农情监测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她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藕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为提高藕田的管理水平和产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吕紫薇
食科院洪泽瀚以“基于静电纺丝及层层自组装构建肌浆蛋白纳米纤维膜:性能与姜黄素控制释放”为主题进行汇报,他详细解析了如何巧妙运用静电纺丝和层层自组装的先进技术,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肌浆蛋白纳米纤维膜,并探究其在姜黄素为高效载体的独特应用。

洪泽瀚
食科院温俊平对基于CRISPR分子诊断技术的原理及新应用进行了汇报,他详细阐述了CRISP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该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潜在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CRISPR/Cas12a系统结合开盖核酸扩增技术后容易受到气溶胶污染而易造成假阳性结果等诸多难题。

温俊平
工学院王恩宇以“基于跨膜冷凝器余热回收技术的CO2化学吸收降耗研究”为主题进行汇报,他详细介绍了跨膜冷凝器在余热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提高CO2化学吸收的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展示,他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王恩宇
现场汇报完毕后,评委就参赛者的汇报内容进行了相关点评,并就研究方向进行了提问和交流。经过评委打分,刘国阳获得一等奖,王恩宇、温俊平、陈禹获得二等奖,洪泽瀚、邓宇玄、江溢华、彭玲获得三等奖,吕紫薇获得优秀奖。

图文:万宇
审核:王贤波、瞿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