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河北省复工复产调研实践团成员付克宇同学前往山东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与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考察,通过资料查询、观察感受、访问记录等方式,旨在近距离的感知和总结文化旅游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情况与探索。
两家景区都是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复工复产的举措,对于其他文旅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8月8日上午,他首先参观了位于潍坊市中心城区的十笏园文化街区,街区内规划为一路、三街、六区。除了众多潍坊市文化资源与十笏园林,十笏园古建筑群还包括丁氏民居、关帝庙和孔融祠。紧接着前他往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的屏幕上滚动显示着游客入馆须知,包括测温登记、出示身份证和防疫健康码等疫情防控所需的措施。
在实地参观之后,他结合从互联网、景区手册等途径整理得到的文字资料和对景区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在疫情防控措施方面,自3月25日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和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恢复开放服务以来,相关景区景点的疫情防控措施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前期为巩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成果,景区统一采取了限时、限区域、限人流的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游客聚集增加疫情反弹风险,暂不接待外省旅游团体和研学团队。在景点入口处,采取实名制管理,游客须全程佩戴口罩,进入前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接受实名登记核验和体温检测,人证不符和体温异常者不得入内。工作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对游客进行有序疏导,在排队等人群聚集时主动与他人保持1.5米间隔。景区内做好每日清洁维护和消杀等公共卫生工作,增设带有有害标识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景区复工复产,景区对于对自身的防控措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开放疫情防控以来一直关闭的区域,适当接待有限数量的外省旅游团体和研学团队,逐渐恢复景区在时间和游客量上的限制等等。
虽然新冠疫情给景区带去了不小的冲击,相比往年同期游客量出现较大缩水,但景区自身并没有消极应对,反而利用本次疫情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一是紧跟时代潮流,探索景区云旅游模式。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与十笏园文化街区纷纷通过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由专业导游带领网友一同“云逛”景区,体验潍坊独具的人文风光。
二是深度挖掘,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潍坊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年三月份,潍坊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携手腾讯游戏《王者荣耀》,围绕传统节日,展开文创合作。景区复工复产之后,位于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非遗空间,积极借助网红非遗IP,联合众多非遗传承人,逐步恢复空间内非遗项目体验与研学服务。并于六月份上线美团团购功能,更是包括潍坊风筝、孟氏面塑、陶艺等手工DIY活动,以此助力景区快速恢复人气。
三是互联网助力智慧游览。复工复产初期,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公众号上线了预约分流、语音导游、数字导览等功能,并在园区内积极推广语音导游,在减少人员接触的情况下,使得游客的观光体验有了更好的提升。
文旅产业作为拥有悠久文化底蕴的绿色朝阳产业,对于培育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新动能,转型升级新引擎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各地应该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挖掘人民群众对渴望走山游水品文化的市场需求,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尝试拥抱时代潮流,如此中华文化也将更具弹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文字记者: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北省复工复产调研实践团 付克宇
摄影记者:华中农业大学赴河北省复工复产调研实践团 付克宇
审核人: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