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孟志军研究员应邀在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程楼A111报告厅作了一场主题为“农机智能技术实践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工学院15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
作为我国农机智能化领域的资深专家,孟志军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农业机械自动驾驶、精准农业智能控制和农机大数据应用等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他的研究成果显著,发表了129篇学术论文,获得了21项国家发明专利,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
在报告中,孟志军研究员围绕“对智能农机的认识、实践与展望”三大主题,全面剖析了农机智能化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
在智能农机认识方面,孟志军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智能农机的定义和技术特性。他指出,智能农机是集自动驾驶、数据感知、精准控制和智能决策为一体的现代化设备,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农机通过多种传感器和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土壤、作物、环境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农业活动。他强调,智能农机不仅是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升级,更是推动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核心技术支撑。
随后,孟志军研究员分享了其团队在智能农机领域的实践经验,展示了自动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和精准施肥机等多种设备的技术突破。他介绍了这些智能设备如何在田间地头实现精准作业,并在减少人力、提升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更低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例如,自动驾驶拖拉机在田间能够实现高精度导航,智能播种机能根据土壤湿度和养分情况精准下种,而精准施肥机能够依据作物生长状态和需求分层施肥,从而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些实际应用展示了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
最后,孟志军与在座师生探讨了智能农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智能农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并能够实现全程无人化作业。然而,当前智能农机的普及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高昂的设备成本、复杂的操作培训需求以及数据安全问题等。他呼吁学术界和产业界加强合作,加速技术创新,并希望未来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体系,推动智能农机在农业中的普及应用。
此次报告会为工学院师生深入了解农机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仅拓宽了师生在智能农业技术方面的视野,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科研指导。
图文:王臣刚
审核:卜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