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队
通讯员:曲心悦 赵永妍 董忆鑫 谭余婷 黎鸿洋 程宇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红色基因是一种带有革命文化特质的文化基因,是红色文化中优秀的、带有稳定特性的基因密码,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之一。红色基因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3年7月7日,由华中农业大学校青马班部分学员们组成的工学院赴湖北襄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襄阳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于研学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红色力量。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
襄阳革命烈士纪念塔是我国为纪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纪念塔高耸入云,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庄严感。巍巍青松在侧,实践团的成员们迎着清晨的阳光抬阶而上,攀爬至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进行了庄严的仪式。同学们面容肃穆,深深地三鞠躬以表对烈士们的尊敬。随后,大家瞻仰了纪念塔内部设立的烈士墓碑,为烈士们献上了鲜花。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赵永妍摄)
在纪念塔内部,镌刻着烈士们的名字,写满了烈士们的英勇壮举。大家从塔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许多烈士的感人事迹,他们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中有青春年少的学生,有百折不挠的农民,有忘我工作的干部,还有怀揣梦想的革命者。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斗,甚至舍命护国。他们以饥饿、贫困、艰苦为伴,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革命的篇章。
(团队成员合影 董忆鑫摄)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自动化2101班的程宇轩同学看着烈士纪念塔上的文字,久久不能平复。“没有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日中国的一片祥和。纪念烈士,是为了铭记历史,也是为了学习他们身上的宝贵精神,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不断向前。”程宇轩同学说道。其后,他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各位英烈的事迹,他神色激昂,眼含热泪,大家听后也颇为动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沉淀。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沉重悼念革命先烈,激励吾辈自强。
襄阳悼英烈向湾焕新颜
襄阳市黄龙镇向湾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六师诞生和发展的地方,曾经有298位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染红了这片土地。向湾村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昔日的革命苏区焕发新生机。革命英烈纪念碑廊、红色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红军路、革命英烈战斗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成为该村“红”起来的名片。
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向湾村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先后参观了向湾村红色文化纪念馆、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新村民”文化基地。在向湾村红色文化纪念馆内,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到“两条半枪闹革命”等感人故事、红九军二十六师作为一股坚定不移的红色力量“日克三镇”的斗争精神;认识了襄阳地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萧楚女、拒绝高官厚禄相诱的赵英以及威震敌胆的“谢老虎”谢坤等英雄先烈,真正做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随后实践队伍的同学们又来到红九军二十六师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默哀悼念,并登上观光台欣赏向湾村的全体村貌与景秀风光,感受这片革命烈士们用鲜血铸就的热土。“看那些在桃树下奔跑嬉戏的孩子们,是烈士们的英勇斗争,成就了他们如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2101班的李佳颖同学如是说。
(向湾村墙的新村民喜报 谭余婷摄)
除了红色文化基地,向湾村如今还有一抹新时代独特的“红”——“新村民”。“新村民”,这是独属于向湾村的名词。几位满腔热血的大学生来到了向湾村,成为了村子里的“新村民”。他们研究国家战略文件部署,时刻跟随国家大战略布局,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向农村的大地,带领乡村走向振兴。他们,来农村开咖啡馆、做烤肉店、做文创、开办文创集市、建茶室书屋,他们放弃了曾经稳定的生活,决定来农村放手一搏。
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农村,爱上农村,扎根农村。是他们,给了沉寂的村子新的能量,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也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三农”,使农村大展新颜。
踏三县富土行红色村落
“脚踏三县,富饶红土”是对黄山垭村的生动概括。黄山垭村地处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西南端,位于谷城、丹江口、房县交界,一脚踏三县,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谷城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作为谷城革命发源地之--,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不朽丰碑,留下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来到黄山垭烈士陵园瞻仰黄山垭革命烈士纪念碑。夏日炎炎,豆大的汗珠在实践小组队员们的脸颊上划过,但是他们依旧眼神坚定,对革命烈士的信仰依旧不减半分。
(团队成员瞻仰黄山垭革命烈士纪念碑 黎鸿洋摄)
在这片红土之上,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还走进了谷城县五山镇熊岗村农产品直播间,体验助农直播。“加强领导,实施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合理的规划蓝图。谷城县五山镇熊岗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打造农产品直播间,引进朝天椒种植,利用电商助销、助产,共同缔造富裕熊家岗。
(参观熊家岗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黎鸿洋摄)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生2101班的黎鸿洋说道:“作为农学学子,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用专业所学带动农村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的青年同志也应该循着红色足迹,关注“三农”问题,积极投身乡村助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谈红色基因聚青年共识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亚奇老师为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关于“漫谈红色基因”的分享讲座,他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红色基因的世界,认识红色基因的生成历史与深刻内涵。王亚奇老师旁征博引,案例丰富,讲解过程中专业又不失趣味性,同学们兴趣盎然。
在老师的讲解中大家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接续发展的革命精神谱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与延伸,这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红色基因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就要求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巩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根基,永葆党的性质、宗旨、本色。
(王亚奇老师分享“漫谈红色基因” 程宇轩摄)
在王老师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出了自己还存在困惑之处,王老师给予了相应的解答。其后,王老师又与大家进行了全方位的丰富探讨与交流,学习氛围浓厚,实践团的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实践助学,实践育人,青年人要做经得起实践磨砺和检验的时代新人。青年一代,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互勉互进,不忘初心,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命脉。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以新时代最昂扬的姿态,助力祖国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文字 | 曲心悦 赵永妍 董忆鑫 谭余婷 黎鸿洋 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