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正文

党团建设

走进社会生活,传递工学温度
作者:编辑:邓秋雨审核:时间:2024-04-01点击:

  2024年寒假,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实践作业——“做一个有温度的工学人”。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全院学生深入社会,通过过社会实践感受历史的温度、发展的温度、亲情的温度。广大工学学子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围绕“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品行”“我和母校的成长故事”“我看家乡的‘中国制造’” “助力家乡建设,绽放青春光彩”“礼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成长力量”,以及“‘青春’对话‘榜样’”七大主题开展实践。1000余名工学学子以调研报告、摄影、短视频、散文和诗歌等多种形式,将感受到的温度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凝聚成实践成果,展现出工学青年的昂扬风貌。


17C79


感受优秀文化的魅力,凝聚成长的力量

优秀的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看到。刘子乾同学调查研究了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河四匹缯布,通过切身实践感悟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体味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探寻文化中的感悟,积蓄成长前进的力量。

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鲜艳明亮的木架灯笼在王芳芳同学的精细雕琢中跃然而出。这是她在寒假跟随家乡的非遗手工艺传承人,体验传统木架灯笼时制作的成品。木架灯笼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表示,制作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感受到了作为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激励着她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奋勇向前。

追根溯源,汲取历史与文化深处的力量。来自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郭雨泽同学以礼敬传统优秀文化为学习目标,在环州故城进行了探访,并对家乡特色文化如非遗文化皮影戏、甘肃“社火”等文化活动进行了记录和学习,力求做到“礼敬传统文化,凝聚成长力量”的假期目标。他感慨道,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归乡,更是心灵的返璞。他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找到了文化的根,更找到了前行的力量。未来,他会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成长轨迹,成为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

还有不少同学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来礼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殷航同学用一首《中华文脉赋》,尽情抒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礼赞优秀传统韵,文化瑰宝聚力深。敬承先贤智慧光,照亮漫漫成长径。笔墨书香润心田,国粹精华启明灯。历史长河流不尽,少年壮志砥砺行。青铜甲骨刻古训,诗词曲赋扬风韵。礼仪之邦展宏图,琴棋书画育英魂。丹青卷轴藏经纶,武术医道显神韵。凝聚华夏儿女情,共筑未来强国梦。

探寻家乡制造的踪迹,感受发展的温度

总有一个地方让人魂牵梦绕,总有一个地方让人朝思暮想——家乡,是每个无法割舍的寄托。寒假期间,众多工学学子回到家乡开展走访调研,切身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

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姜雨珊同学参观了家乡的中国岩盐博物馆,实地走访现代化制盐企业,系统了解家乡岩盐产业发展。看到了来自地下1000多米的岩盐石,目睹了高效先进的现代化采盐基地,她由衷感叹道:“我的家乡有岩盐之都的美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深刻感受到产业在升级,时代在进步,家乡在发展。我们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快推动科技革命、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赵帅同学和他的伙伴则着眼于天津、武汉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的水文状况,围绕两地市水生生物的多样性、资源利用和合理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微调研实践活动。他们前往两地市的水生生物馆、海洋馆、河湾、湖泊,对比学习水文知识。他们表示,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新时代,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结合经济建设新要求,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格局,共抓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手套之都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这里有着30多年的手套生产历史,300多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扎根于此,从这制造的各式手套深受国人欢迎,尤其是滑雪手套销量位居全国之首。张成通同学走访调研了家乡的手套产业,深入了解了企业的生态。提起冬奥滑雪冠军谷爱凌夺冠所戴手套就是家乡所生产的,他充满了自豪感。他表示,虽求学在外却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手套产业贡献一份力量,让“嘉祥制造”走向世界。

回望岁月深处的背影,传递亲情的温暖

“这个寒假,我全身心在店铺里帮忙后才发现,干这一行真的很不容易,父母变老的迹象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头发上完全表现出来了。18年,他们陪伴着我们慢慢长大,现在,长大的我们,也应陪伴着他们慢慢变老。”李福坤假期为父母经营家中便利店,切身感受到这些年风霜雨雪中父母的不易。

段兴宇同学将过去与未来的故事写进诗的篇章里:在小时候,“你们是我的支撑,守护我的翅膀,教我如何行走,如何学会坚强。你们的眼神充满慈爱,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无论遇到多大风浪,我都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岁月流转,物换星移,在未来,“当繁华的年华逝去,回忆被岁月深埋,请让我来托举你们的回忆,轻轻温暖。我将如彩虹般缤纷,点缀你们的心灵,陪你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时光。”

“年少无忧欢笑声,椿萱并茂意相称。青山不老情常在,碧水长流爱永恒。曾伴孺童成长路,今陪白发度余生。悠悠岁月随风去,唯有真心与孝行。” “昔日音容犹在心,不觉时光已留痕。青丝渐染霜华色,两鬓斑白亮如银。光阴似水匆匆去,白驹过隙漫漫难。愿将岁月蹉跎我,莫使双亲白发生。”侯召然创作一首《长相伴》,一首《惊觉》,道尽时间流逝无情,岁月已让父母双鬓染白,脸颊留痕。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长大,懂得了感恩。

郑蜜同学以细腻的笔触,写出《青苔》这一散文,歌颂“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的质朴无华但却伟大坚毅的母爱。她写到:“时光匆匆,流水悠悠,两岸丛木森森,可言树木之伟岸,亦可称青苔之不朽”

  工学院已经坚持连续九年举办“做一个有温度的工学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未来,学院也将不断探索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所需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