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2020年7月以来,我校在湖北省咸宁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开展推动当地农机产业提档升级、农机农艺融合等项目对接,让院士、教授团队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咸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专家教授支持我们农机企业科研创新,让我们有信心重振湖北农机制造业辉煌。”12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在湖北省咸宁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位于咸宁通山县的星光玉龙机械公司负责人许玉国说,“校企合作,企业受益最深,这条路走对了”。
2020年7月23日以来,华中农大副校长严建兵教授带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参加,华中农大工学院牵头,组织植科、园林等学院的多名专家教授,在前期校地合作的基础上,已在鄂南大地开展多次“荆楚行”集中服务活动。
乡村振兴,农机先行。咸宁是华中农大启动“荆楚行”活动后,最早与华中农大工学院开展对接行动的地方之一。当前,华中农大正在咸宁开展推动当地农机产业提档升级、农机农艺融合等项目对接,让院士、专家团队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咸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强联合可再造一个“玉龙”
走进星光玉龙机械公司,一台台秸秆打捆机整齐排列在车间,这是一家湖北目前为数不多的年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本土农机行业龙头企业。
当下农机生产企业的发展瓶颈是什么?许玉国坦言,缺乏创新技术,缺乏专业技术力量,在产品核心技术开发及市场服务上急需帮助。
华中农大工学院则拥有多个省部级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平台、科研基地,研制的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等成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借“荆楚行”对接服务咸宁的机会,星光玉龙公司决定与之进一步开展强强联合。
一年多以来,华中农大工学院院长廖庆喜教授带领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到油菜精量直播机的产业化过程中,给企业管理层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本科生实习基地,120余人次师生活跃在星光玉龙。
技术交底、工艺制作、零部件供应建设、生产考核、试验示范、测试定型、现场试验,在企业,华中农大工学院师生参与了大量工作,他们有的5点半早起从学校出发,赶到企业临时解决问题,也有选择在公司常驻……
在通山县政府的支持下,校地企联合组建了通山县新农机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农机龙头企业,打造农机装备产业链,以产业急需和三农急用为主要方向,完善农机产业的产业链全景图……
傅廷栋院士说,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劳动生产成本过高,通过与农机企业开展长效合作,以机械化来适应油菜产业多功能利用,方向是对的。
“在华中农大的技术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几年内再造1个,甚至多个玉龙!”许玉国说。
农机农艺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屋外已是深冬,屋内暖意融融。在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村委会,3张“八仙桌”、8条长方凳,当地村民和华中农大教授促膝而坐,聊叙果树的防寒和田间管理。
“要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的智能化果园”“要培育或引来合适的市场主体”“可以走‘种植+加工+农旅’集约化模式”……宗望远教授、李善军教授、谢宗周高级农艺师分别为大市村果园如何进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开方抓药”,华中农大将在果苗、农机、技术上予以支持。
近年来,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邓秀新的牵线搭桥,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大市村支书程桔主动对接“荆楚行”活动,提出了发展柑桔产业的想法。华中农大便在大市村成立了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
咸宁南部所在的幕阜山区具备发展柑桔产业的条件,通过专家们多次考察,精心帮扶,如今,大市村的柑橘园及百亩中草药套种甜玉米基地已初具规模,苗芽正在寒风中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名字里面有‘橙’还有‘桔’,这是天然的柑桔好品牌,明年一定大丰收!”田坎上,教授们的话回荡在山间……
在崇阳县青山镇吴城村,家庭农场主程艳在华中农大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订单种植功能型水稻、水果玉米、油菜等作物。农村天地广阔,脚板底下有黄金。程艳说,希望能在专家的帮助下,实现她的家庭田园梦想。
陪同华中农大专家调研的崇阳县长徐望、县委副书记梁薇、县委常委陈熙、副县长王顺荣等当地政府领导纷纷表示,华中农大“荆楚行”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希望双方在科技帮扶和人才支持上开展更广泛合作。
华中农大工学院党委书记明庭庆表示,开展“荆楚行”是学校服务咸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活动,而是要进行实际的校企校地合作,转化推广科技成果。下一步将继续因地制宜探索适宜咸宁的产业发展模式,提供农机农艺融合方案,助力咸宁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作者:蒋朝常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原文链接:http://www.farmer.com.cn/2021/12/18/wap_9988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