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读书节|武汉大学祝捷教授做客“精工讲坛”
作者:编辑:周熙审核: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时间:2020-04-20点击:

4月19日晚,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祝捷教授为工学院师生带来题为“瘟疫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影响——读四本书有感”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副书记瞿明丽主持。

祝捷将报告分为“瘟疫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瘟疫和人的关系”两个部分,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和四本书的内容,就瘟疫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和师生们进行了交流探讨。



瘟疫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首先,祝捷向大家分享了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他认为作者把目光转向微不可见的病菌,从全球史讲人类史和大历史观,从病菌的视角去考虑人类历史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病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后,他由《旧约》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失败的例子,向听众们阐明了瘟疫与战争的关系:国家城邦的强大,往往伴随着疆域的扩张或对外交往的频繁,而交往频繁为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这也是很多战争止步于瘟疫的原因。祝捷表示,病毒先于人类存在,将与人类始终同在,将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与决定性因素之一,人类在病毒面前的脆弱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祝捷和师生们分享的第二本书是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他主要讲解了作者是如何理解人和病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瘟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只有进化到农业社会才会遭遇大规模的瘟疫,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普及和大型哺乳类动物被驯化。”祝捷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人类在疫病中产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效果,病菌就像是一个“大过滤器”。同时他也提到,如果冰封在青藏高原冻土的28种远古病毒因冰川融化而被释放,人类是否有把握进行抵抗,病菌是否将再次扮演“大过滤器”的作用,现代人类如何应对,这些都值得人们思考。



祝捷结合2014年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6起最高卫生等级事件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指出,人类生活在病毒不断侵扰的世界中,病毒的反复肆虐才是人类生活的常态,或许当人类文明开始威胁自然界时,人类就成了“病毒”,病毒反而成了自然界的“免疫系统”。


瘟疫和人的关系


祝捷给师生们分享的第三本书是欧洲第一本现实主义著作,由乔万尼·薄伽丘撰写的《十日谈》,在这本书中薄伽丘对病人发病惨状、瘟疫下人间百态和对人际关系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在分享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时,他表示,世人都知魏晋风度的浪漫、“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的洒脱、自在的生活方式,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战乱、饥荒,瘟疫也是肆虐传播,人的死亡率极高,由此生死被看淡,及时行乐和张扬个性成为名士们的选择,那些举止怪诞的行为,实则侧面表达出当时瘟疫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害。



分享了四本书著作,祝捷感叹到:“有时读完史书,真有种古今相通的感觉。”面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相信饱经挫折的中华民族最终会战胜这次疫情,更希望人类珍惜自然界所提供的生存空间,和谐共生,方得始终。



报告最后,瞿明丽表示:“人类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够保护自己,才能够确保人类文明的延续,祝教授谈古论今、中西结合,带来一堂内涵丰富、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的文化大课,引发了大家对人类和生命的思考,让我们跟随祝教授的步伐,不断加强阅读修行,加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文字:林澄 江梦新

图片:林澄

审核: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