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工耕之路】武汉视角的中国革命大事记
作者:编辑:邓秋雨审核:时间:2024-08-08点击: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在《孙子兵法》之“九地”一篇当中,孙长卿仅仅用四个字就清晰地总结了衢地的定位,“衢地交合”。九省通衢,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四通八达、方圆交合之地。清初地理著作《广阳杂记》中记载,武汉“不特为楚国之咽喉,亦为九省通衢”。7月11-17日,8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同学于武汉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沿着辛亥革命、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的时间线络,探索这一段发生在武汉的光荣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


一、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10月11日下午,武昌完全光复,汉口和汉阳也相继被起义军控制。不到两天时间,这所军事重镇就彻底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并充分发挥其九省通衢交合之作用,短短两个月内,十五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这就是发生在武汉却为全国所闻名的武昌起义。


为了了解这一段沉重的历史,我们团队来到了首义广场,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红色建筑,雄伟的建筑让人联想起“觉醒”和“胜利”两个词。走入馆中,一座巨型浮雕呈现在大家面前,了解后知道了它的名字,“共和之基”。浮雕栩栩如生的描绘了武昌起义时的场景,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战况的激烈。。队员侯帅伟同学感慨道:“先烈们英勇奋战的场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建立一个新时代就要与旧时代抗争,真是不容易啊!”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面墙前,这是此行最令我们印象深刻地场景——整面墙雕刻着一条条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我们先是震惊,再是愤怒,随后是不尽的惋惜。这一项项条约是用我们正所处苦难的百姓的血所写,是用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骨当的笔!队员余应立感慨:“勿忘国耻,奋追今朝。”鲁迅先生说过,我们民族总有那么一批“拼命硬干的人”,我们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处看到这样一行字——为天下先。列宁同志这样评价道,“亚洲的觉醒”。是的,有英雄的民族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国家才有前途。


二、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召开与危急存亡之秋,蒋介石公然背叛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前途未卜。党的前途究竟在哪里?为了解开这一答案,我们出发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建筑群。


在这里,我们迎来了第一份答案。中共纪律博物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的纪律建设,向我们展示了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次,在馆内我们看到了蔡和森同志1920年写给毛泽东同志的信,提出了“党的纪律就是铁的纪律”的概念,队员们纷纷感叹,这是多么先进的思想理念。只有铁打的纪律才能有铁打的队伍,只有钢铁般的队伍才能有不屈的光明前途。


我们随后参观了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汉革命博物馆,并得出了我们的第二个结论。中共五大会址是一座古朴的院子,我们依次参观了礼堂、教室、宿舍等展馆,经了解,原来中共五大是在一所小学召开。经介绍员讲解,这个地方距离农讲所不远,而农讲所的学员可以负责这里的安保工作。队员侯帅伟这样说道,“咱们广大农民群众就是靠得住!”这就是第二个答案所在,我们找到了它——农民运动。


三、八·七会议


中共五大上我们找到了一条无比正确的道路,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98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两个总的方针。为了学习这两个方针,我们团队来到了八·七会议会址。会址所在街道仍然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但是我们小队认为,这不单单是对建筑风格的保留,更是对一段历史的保留,也是对于革命精神的保留。进入馆厅,振奋人心的七个大字映入我们眼帘,“伟大的历史转折”。而这个所谓的“伟大”,正是因为两个伟大的方针的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许多由我们党领导的斗争,清华起义、闽西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以及著名的秋收起义。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去斗争,无非是因为两个观念无数次萦绕在广大革命党人的心头,民族独立、国家振兴。这并非是两个简单的口号,却需要数代人的伟大斗争。队员赵梓淇对着墙上的标语念道,“枪杆子里出政权。”


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一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生活是斗争出来的。我们顽强坚韧的中国人民过去跟天斗,如今跟人斗,但结果是肯定的,伟大的胜利终将属于伟大的人民。


此次的红色文化之旅不但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九省通衢这四个字的分量,让我们更加尊重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更使我们从时间这条脉络上理清了这段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庄重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历史,尊重历史。时代车轮滚滚,我们也将努力成长起来,为国家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文字:伍俊杰

审核:邓秋雨